金年会山东钻井工人:我们春节不“打烊”
金年会  “今天打到1300米了,这口油井还剩1700米,后天早上就能完成。除夕之前,我们还要再打两口油井;春节期间,还能再打一口!”20日傍晚,中国石化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黄河钻井40569钻井队党支部书记、平台经理李强结束巡视,一进值班室就直奔桌上的工期表,俯下身仔细查看。   “钻井工人没有节假日,一旦开钻就24小时不停歇,否则地底的淤泥可能埋住钻头,再启动就费劲了,还可能增加塌井的风险。”李强说,大家春节期间一切如常,只是年夜饭吃顿饺子。   一支“不停钻”的钻井队一年能打多少进尺?黄河钻井40569钻井队2024年在滨37北区给出的答案是10.65万米,这是中国石化成立以来钻井队年进尺的最高纪录。这支“中国石化金牌标杆基层队”,曾多次刷新中国石化不同井深钻井周期最短纪录。   李强(左)在查看施工图。新华社记者袁敏 摄   李强告诉记者,2019年以前一口井要打20多天,如今最短钻井周期已缩短至2.5天。钻井速度的提升不仅依赖“不停钻”的“石油精神”,还得益于设备的不断进步。   “走!穿戴好安全装备,我带你看看我们的‘新家伙’。”李强说。   夜幕已经降临,风声呜呜作响,盖过了不远处机器作业的声音。“旁边不远就是居民区和学校。我们弃用了轰隆隆响的柴油机,改用电力设备,还在重点区域建上隔音墙,实现降噪减排。”   “这是振动筛、这是泥浆泵……十几年前这些设备都得进口,如今全换成我们国产的了。”李强带着记者走进施工区、登上井架。一路见到的机器设备,他都如数家珍。   钻头是钻井作业的关键。“以前钻头不耐用,在高温高压的地下得频繁起钻换钻头;现在用的国产钻头,硬度和耐磨性大大提升,不用中途更换。”李强说。   黄河钻井40569钻井队在滨161-斜21井施工。(受访者供图)   再过几天,李强和员工们将在工地上度过又一个春节。“干这行21年了,只回家过了五六个春节,平时的节假日也基本都守在工地上。”李强提前给家里准备好了年货,也不忘提醒员工们安顿好家里。   24岁的见习技术员王义2023年7月参加工作。上个春节,队里给他批了5天探亲假;今年春节,他主动要求在工地值班,并提前给父母寄去了新年礼物。“虽然不能回家过年,但是坚守岗位让我很自豪。”王义笑着说。(记者袁敏)
金年会北盘江迎来“横竖都是第一”的新桥
金年会  新华社贵阳1月22日电(记者向定杰)北盘江,近年因桥梁跨越而声名鹊起。   2016年,滇黔两省交界处,因修建杭瑞高速而诞生的“北盘江第一桥”正式建成。其桥身全长1341.4米、主桥跨径720米、桥面距谷底垂直高度565.4米,一时赢得了“世界第一高桥”的称号。   2025年1月17日,北盘江上一座新的悬索桥成功合龙。它把长度、跨度、高度分别刷新到了2890米、1420米、625米,这就是花江峡谷大桥。   花江峡谷大桥,因选址在花江大峡谷而得名。其桥梁高度居世界第一、主桥跨径居山区桥梁跨径世界第一,被誉为“横竖都是第一”。   乘坐施工电梯,记者爬上262米高的大桥主塔眺望,只见峡谷深邃,云雾缭绕。北盘江,宛若一条丝带,蜿蜒在有“地球裂缝”之称的花江大峡谷中。   1月17日,花江峡谷大桥举行合龙仪式。新华社记者向定杰摄   记者在施工现场了解到,自2022年1月开工以来,已有2300多名工人先后参与这项“超级工程”的建设。   投资建设方贵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洪举说,无论是从前期的规划设计、方案比选,到随后的桥梁施工、服务区建设,还是贯穿始终的材料选择、精细控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相关各方的团结协作、攻坚克难。   最高可达14级的瞬时风、超过40万立方米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总重量逾2万吨的钢桁梁吊装……一个又一个难题的破解,饱含着建设者的心血和智慧。   “我们项目团队自主研发了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超高混凝土泵送、轻型煅焊结构索鞍、大吨位智能缆索吊等技术,开展了超大跨径猫道抗风研究及山区峡谷风研究等,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确保大桥质量、推动行业进步。”花江峡谷大桥项目总工程师刘豪介绍。   1月17日,花江峡谷大桥配套建设的云渡服务区。新华社记者向定杰摄   开车走两个多小时盘山路才能穿越的峡谷,花江峡谷大桥建成通车后,开车只需约两分钟。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陈健蕾介绍,花江峡谷大桥是贵州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关键控制性工程,这座大桥完全由国人自主设计、自主施工,并使用国产建材。   按照规划,今年下半年,花江峡谷大桥投用时,配套建设的云渡服务区、贵州北盘江流域桥梁展示中心、三叠纪地质主题展览、悬崖民宿酒店等设施也将同步建成运营。花江峡谷大桥,将打开“桥旅融合”的新实践。
金年会西南首例!10岁女孩植入无导线可回收心脏起搏器
金年会  新华社重庆1月15日电(记者周闻韬)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科团队成功为一名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患儿植入一枚新型心脏起搏器,与传统起搏器不同,这枚起搏器不仅无导线且可回收,这是西南地区首例儿童植入无导线可回收心脏起搏器,也是目前全国植入血管最细、年龄最小的患者。   图为医务人员正在手术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供图   10岁女孩可可(化名)出生后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8月龄时接受室间隔缺损外科修补手术。一年多前,可可开始出现活动量下降症状,且随着时间推移症状逐渐加重。“上楼梯或走路太久,孩子就会出现胸闷心悸、全身乏力等表现。”可可母亲说。经过检查,可可被确诊为室间隔缺损外科修复术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吕铁伟主任医师介绍,房室传导阻滞属于心律失常的一种类型,是指心脏传导系统中,心房向心室的传导电信号的活动发生减慢或阻滞,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收缩和泵血。因此可可的心率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儿童,反复出现晕厥。“在动态心电图的检测中,我们发现这个孩子的平均心跳每分钟只有40几次,在夜间熟睡状况下,最低心跳每分钟只有36次左右。”吕铁伟说。   疾病严重影响着可可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看着可可反复出现晕厥却无能为力,可可的父母心急如焚。专家介绍,治疗可可疾病的根本解决方案是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而传统心脏起搏器包括一个起搏发生器和两条导线,需要通过切开皮肤将起搏发生器埋入胸部皮下,两条导线通过血管途径植入心腔,是一种有创的手术方式;同时起搏器平均使用寿命为7到8年,对于儿童患者需要多次更换,且更换时因起搏导线和血管粘连导致拔出困难,传统起搏器植入带来的诸多并发症,给患儿家庭带来困扰。   基于以上情况,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科专家团队经过反复会诊和评估,决定为患儿植入无导线可回收起搏器。   图为无导线可回收心脏起搏器植入后影像图。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供图   据了解,该新型起搏器长度仅3.8厘米,直径6.5mm,重量仅2g,通过头端1.63mm的螺旋电极旋入心肌发挥起搏作用,为儿童患者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治疗带来了更大的益处。与传统起搏器相比,其优点在于仅通过微创方式经股静脉将起搏器植入右心室,无需切开皮肤及导线;此外,该起搏器电池耗尽后亦可通过微创方式回收,使用寿命为17到20年。   今年1月9日,吕铁伟带领心血管科心律失常医护团队,经过一系列精细操作,将起搏器的输送系统置于右心室,然后将起搏器置于右心室间隔靠心尖处心肌内。“经过数次测试,起搏器的各项参数良好,起搏器成功植入患儿体内。术后,患儿的心率迅速恢复正常,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恢复良好。”吕铁伟说。
金年会财经聚焦·小数据大经济丨工地“信息流”蕴含大国经济投资活力
金年会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 题:工地“信息流”蕴含大国经济投资活力   新华社记者魏玉坤、叶昊鸣   冬日的阳光下,位于贵州安顺的中铁二十三局黄百铁路红基隧道施工现场,挖掘机、运输车、装载机、混凝土泵车……各种机械的轰鸣声交织回响,戴着安全帽的工人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一千多公里之外,安徽东至县尧渡镇,当地干部群众正抓住农田水利建设的施工黄金期,调来大型挖掘机,加紧推进汪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大江南北,一个个建设项目工地上,各类工程机械的开工率和平均作业量,汇聚成反映各类工程项目投资热度的“信息流”,成为观察经济运行的重要参照。   在位于湖南长沙的三一重工“18号厂房”内,基于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遍布全国的上百万台挖掘机、吊装设备、混凝土机械等设备的大数据,汇聚成实时更新的“挖掘机指数”。   透过大屏看,最新的“挖掘机指数”彰显大国基建的稳步推进,映射投资活力:   2024年,各类机械设备中,最忙碌的要数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塔式起重机等吊装设备,开工率达到72.91%,位居大类设备榜首。挖掘设备、工程设备开工率分别为58.87%和54.21%,忙碌指数位居第二、三位。   此外,从全国看,23个省份工程机械综合开工率超过50%,其中安徽、浙江、江西、海南、湖北、四川、福建、重庆、广东等省份开工率超过60%。   投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虽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得益于“两重”“两新”等一揽子政策及时出台,政府投资持续发力,带动放大作用持续显现,经济运行明显回升。   挖掘机销量,从另一个侧面印证基建投资的回暖。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的统计,2024年12月份销售各类挖掘机19369台,同比增长16%。其中,国内销量9312台,同比增长22.1%。   与“挖掘机指数”相呼应,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多项与项目施工建设和投资相关的高频数据也反映了向好趋势。   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全国工程机械开工率较三季度上升1.2个百分点;31个省(区、市)中,18个省份四季度工程机械开工率较三季度上升。四季度,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为29.1%,较三季度上升3个百分点。   此外,作为反映项目投资强度重要先导性指标的工程项目中标热度指数也在2024年四季度快速上行,同比增长10.3%,其中12月份同比增速为30.5%,增幅较11月份扩大16.8个百分点。   “四季度上述多项指标呈向好态势,显示一系列稳投资政策不断发力显效,持续推动各类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随着更积极的扩大有效投资政策落地实施,有望进一步提升投资的韧性和内生动力,更好发挥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副主任魏颖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时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并明确指出要“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   近期以来,各地铆足干劲,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速,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动力:   向东看,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重要项目常泰长江大桥建设进入冲刺阶段,1600多名建设者在浙江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进行大桥水下基础和桥墩墩身施工;   向西看,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两万多名建设者日夜奋战;   向南看,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狮子洋通道项目建设紧锣密鼓,贵州六枝至安龙高速控制性工程——花江峡谷大桥以每天30多米的吊装速度推进;   向北看,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枢纽主体基本完工,枢纽周边“两横四纵”路网雏形显现……   “截至目前,2024年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的项目已基本全部开工、完成投资超过1.2万亿元,2025年约1000亿元项目清单也已提前下达。”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说。   不断增加的政府投资,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项目完成投资超1.3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项目完成投资超3.6万亿元。近十年来,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40%。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竞争力。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一系列新谋划聚焦提高投资效益精准发力——   高质量推进“两重”建设。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拓展“两重”建设支持范围,进一步提高国债资金对项目的支持比例;   高效益用好政府投资。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并优化支持范围,更好发挥专项债券投资效益,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收官;   高水平调动社会投资。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滚动接续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拓展民间投资发展空间……   下好投资“先手棋”,更好发挥投资在稳增长、调结构、育动能、惠民生、防风险等多方面的关键作用,必将持续激发内需潜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